|
關於紅樓
西元一八五八年,英法聯軍戰役締結天津條約,把淡水港訂為通商口岸,洋樓式建築,始進入淡水。
紅樓,又名達觀樓。起建於清光緒二十一年﹝西元一八九五年﹞,歷時四年半,於清光緒二十五年﹝西元一八九九年﹞竣工。
從紅樓入口的巷子走到紅樓,總共一百零六階石階,因為紅樓位處淡水「五虎崗」中的第三崗,視野遼闊,一目千里,所以名為「達觀樓」。由老街渡船頭的人潮中遁入對面小巷,沿石階而上,短短一段上坡路之後驀然回首─淡水海口、市街人潮,已因丘陵地形的高度驟升而一覽無遺,老畫家筆下的「紅樓美景」終於不是傳說。
百年來,見證淡水港埠盛衰變遷的紅樓,幾經烽火,外牆磚面毀損;西元一九九九年三月,經過專家考證,在一磚一瓦的精心修護後,於西元兩千年元月完工,重現紅樓百年前原貌。
綜合各地中式料理,特別推薦創新的中式料理。每季本店主廚設計當季筵席及應時新菜色,提供來賓更多選擇,在如此宜古宜今、宜中宜西的氣氛下享用美食,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獨特的經驗。
台殖民地樣式住宅﹝Bungalow﹞
此一類型的建築物再近代的殖民歷史中,出現的許多被殖民的港口城市。陽台做法主要是解決亞熱帶地方夏日強烈陽光與多雷雨的氣候問題,而成為此類型建築物的特色。
磚拱圈迴廊的連續立面
三面連續的拱圈迴廊直接成為紅樓的立面表現。上下分開二層,等距分佈的磚拱圈與方柱,加上線腳處理,使得整棟建築散發優雅的氣質。之外,從室內空間望外,拱圈成為景觀剪影的畫框,特別是東側迴廊,正好成為眺望觀音山與淡水河的最好畫面。
對稱的平面設計
平面空間雖然已經改變,但是仍可以看到舊有的形制。不同於洋樓置於中央位置的門廳,紅樓的入口式中式大廳,大廳隔屏後側有餐廳,旁側樓梯通到二樓。大廳二側為室,服務空間﹝廚房與廁所﹞集中在後陽台週邊。二樓廳室可以與迴廊連通,是重要的休閒空間。
內時造、外磚牆的構法
平面空間雖然已經改變,但是仍可以看到舊有的形制。不同於洋樓置於中央位置的門廳,紅樓的入口式中式大廳,大廳隔屏後側有餐廳,旁側樓梯通到二樓。大廳二側為室,服務空間﹝廚房與廁所﹞集中在後陽台週邊。二樓廳室可以與迴廊連通,是重要的休閒空間。